推广 热搜: 印刷行业  标签印刷 

你了解包装印刷行业的“凡勃伦效应”吗?

   日期:2014-09-22     浏览:508    评论:0    
核心提示:商品包装不断向高端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凡勃伦效应。面对这种市场新形态,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应当在凡勃伦效应的牵引下
       商品包装不断向高端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凡勃伦效应”。面对这种市场新形态,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应当在“凡勃伦效应”的牵引下,尽快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发展战略,以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引领,高品位的工艺技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成熟,商品包装也不断向高端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凡勃伦效应”。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的一种理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增加,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面对这种市场新形态,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应当在“凡勃伦效应”的牵引下,尽快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发展战略,以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引领,高品位的工艺技术支撑,高品位的市场氛围营造,去开拓高品位商品市场。
       高品位设计理念的引领
       任何包装产品都离不开设计,高品位的设计理念是造就高品位包装产品的基石。商品包装品位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包装的设计,应充分发挥设计的引领作用。只有高品位的设计,才能有高品位的包装产品。设计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体包装件的统筹设计理念,包括包装件的容量、体积、规格、
形状、服务对象等;二是指包装件的具体设汁,包括用什么图案、颜色搭配,尤其要与时俱进,注重运用现代元素,结合时代特征,调动一切设计手段,与时尚接轨,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高品位作品,以丰富商品市场。那么,怎样创造“凡勃伦效应”?有这么几点是必须做到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必须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树立高品位理念,具备高品位素质,练就高品位技巧﹐满足高品位需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高品位包装品,只有在深入生活、深入市场的过程中,去把握第一手素材,找到创作灵感,创新设计理念,创作出既有时代特色,又与众不同的高品位包装产品。调动色彩的表现力。色彩是为作品服务的,要使用好色彩,就必须搞清服务对象、表现图案、产品种类,再确定使用色彩,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商品特征,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用色观念,摒弃大红大绿的用色套路,尽可能做到刚柔相济,色彩协调统一,突出商品的特色。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必然是色彩搭配合理,简洁而有表现力,给商品量身定制,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品牌。注重包装功能。在现代商品包装中,赋予包装更多的功能,除了包装商品、保护商品、方便搬运之外,还具有美化商品、宣传商品、传播知识的功能,在设计包装箱、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元素,使包装功能表现得更充分,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商品促销起到很好的铺垫。高品位的包装设计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反映了时代特征,是现代包装理念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高品位工艺技术的支撑回顾近几十年商品包装的演变,不难看出商品包装是呈梯度发展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中级、高级阶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相对匮乏,很多商品凭票证供应,那个时候人们商品意识不强,只要能买到东西,也不在乎商品包装。在商店里很多商品都没有包装或是散装,如饼干、糖果、白糖、食盐、蜜饯等食品,卖的时候再用很粗糙的黄标纸包装。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就连世界闻名的景德镇瓷器都是用稻草包装。这就是初级阶段的现状。
       九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市场上商品不断地丰富,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商品包装。注重包装多种功能的发挥,开辟了商品包装的新时代。但由于商品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商品包装也是逐步由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发展的,而且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就是发展的中级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开始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先导,经济发展提速,小康步伐加快,市场资源越来越丰富,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已经不满足普通的包装商品,人们不仅推崇高品位的商品,而且需要高品位的包装,进入了商品包装的高级阶段,因此出现了“凡勃伦效应”。
     附:凡勃伦效应是说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1 概述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2 原理
  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3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了解了“凡勃伦效应”,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探索新的经营策略。比如凭借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上的声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
  这种价值的转换在消费者从数量,质量购买阶段过渡到感性购买阶段时,就成为可能。实际上,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而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购买时,“凡勃伦效应”就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营销策略。
4 相关故事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美丽。但是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这个人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那个人回来。他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块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市场那儿,低于50万不要卖掉。”他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块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10万。但是这个门徒说:“这个价钱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30万!”这个门徒说:“这样的价钱我还是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虽然他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但是没有表现出来。最后,他以50万的价格把这块石头卖掉了。
  他回来,师父说:“不过现在你明白了,这个要看你是不是有试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要更高的价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更高的价钱。”
  在这个故事里,师父要告诉徒弟是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但是从门徒出售石头的过程中,却反映出一个经济规律:凡勃伦效应。
5 社会延伸
  富豪征婚与凡勃伦效应 
  与住豪宅、开名车、带名表、购奢侈品一样,重金征婚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如愿以偿征到配偶,似乎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位富翁通过登广告得偿所愿);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公众的关注和私人财富、身份地位的充分展示,一掷千金阅尽美女的快感)。这种“炫耀性消费”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凡勃伦效应”,它是指存在于消费者身上的一种商品价格越高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如果仅仅是出于一种单纯的炫耀性消费,似乎也本应无可厚非,掌握亿万财富的富人究竟;如何使用财富都是富人自己的事,与他人并无关系。但是,在类似的富豪征婚要求里,似乎无时无可不流露出已与进步社会格格不入的沉渣思维――男权逻辑。
6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
  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是其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著作。作者认为,有闲阶级的特点是“炫耀型消费”,并避免进行有用的“生产性劳动”,只沉湎于浪费的或无用的事物当中,其目的也是为了炫耀,以受到尊敬,同时该阶级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炫耀性消费必然使他们忙于攫取对其并不起作用的财富,这种财富对于精神或物质以及感官的需求毫无帮助,但显示财富意味着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同时,这一消费方式波及了并不富裕的贫困阶级。有趣的是,凡勃伦尤为重视在这一消费方式中女性所起的作用,因为姣好的面容,优雅的举止以及高贵的服饰暗示了她们是由有钱的有闲阶级所供养的。
  1899年,42岁的凡勃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重要经济学著作《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此书奠定了凡勃伦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也确立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基础。凡勃伦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寄生阶级的奢侈消费进行了最尖刻的讽刺,实际上也颠覆了正统经济学的理性消费理论,成为他对经济学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凡勃伦的所谓有闲阶级,指杜绝一切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的上层阶级。他们主要从事政治、战争、宗教、运动比赛等非生产性或荣誉性的业务。与只相对的是劳役阶级,是从事体力劳动、生产工作或同谋生直接有关的日常工作的下层阶级。在凡勃伦看来,有闲阶级的产生,即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业务的分工,来源于从野蛮时代向非开化时代发展过程中男女基于性别的自然分工。在狩猎为主的部落,男性所具有的果敢、强壮、魁梧等性格或气质特征,使其胜任应付突然、剧烈的变故。因此,男子“生来就是从事于打仗、打猎、运动比赛和宗教崇拜的。”而女子则从事常规性的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事实上整个生产业务是从原始未开化社会由妇女担任的那类业务蜕化而来的。”这种分工强化的结果,出现了男人专门打猎,而由女人搬运猎物的格局。“如果不涉及武力的使用,是不值得男子去做的。”由此进一步形成的观念是,侵占是可敬的、光荣的、高贵的;而劳役是低贱的、不体面的。
  有闲阶级及有闲阶级制度的真正的形成,是与私有制的产生相联系的。“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有闲阶级的涌现与所有制的开始是同时发生的。”在对有闲阶级产生的历史分析中,凡勃伦以其独特的洞察力,为私有制的产生找到一个解释思路。凡勃伦的独特性在于,从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分工和所有制。 
  “有闲阶级与劳动阶级间的区别所由产生的初期分化,是未开化时代较低阶段发生的男女之间的分工。同样,所有权的最初形成是团体中壮健男子对女子的所有权。”对女子的所有权是从对女性俘虏的夺取开始的。占有女性的目的动机在于:“(1)统治与以力服人的性格倾向;(2)利用这些人作为其所有主具有威力的证据;(3)利用他们的劳役。”是女性俘虏而不是男性俘虏成为占有对象,可能也与气质或其他性别特征有关。对妇女的占有扩展到对妇女劳动成果的占有。于是私有制形成。
  进一步,凡勃伦认为,人们之所以占有财物,其真正动机在于获得荣誉,实现歧视性对比。“所以要占有事物,所以会产生所有权制,其间的真正动机是竞赛。”竞赛、荣誉或歧视性对比的心态早就存在于私有财产产生之前的原始时代。那时,战争中的胜利以及对外掠夺的收获是部落及其首领显示其武力的方式。荣誉在敌我之间的歧视性对比中体现出来。私有财产产生之后,荣誉和歧视性对比产生于财产占有。“财产之所以有价值,已经主要不再是由于可以把它作为战斗胜利的纪念,而是由于借此证明其所有人比同一社会中其他个人处于优势地位。”歧视性对比主要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对比。积累财产成为获得成就与优势的象征。财产的占有是博得声誉和尊敬的基础。为了在歧视性对比中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有闲阶级必须摒决劳动。于是,有闲阶级将劳动看成是有损体面的事情。“波利尼西亚地区的某些酋长,为了保持尊严,他们宁可挨饿,也不肯用自己的手将食物送到嘴里。”“法国某国王,据说由于要遵守礼节,不失尊严体统,拘泥过甚,竟因此丧失了生命。这位国王在烤火,火势越来越旺了,而专管为他搬移座位的那个仆人刚巧不在身边,他就坚忍着坐在炉边,不移一步,终于被熏灼到无可乌桕的地步。”为了显示财产和优越感,有闲阶级还致力于炫耀性消费。消费的目的仅仅在于消费本身,在于炫耀和攀比。为了显示优越和荣誉,甚至出现了不事生产的主妇和门客、仆人的“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
  在对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有闲和炫耀性消费的动机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尽情讽刺之后,凡勃伦分析了有闲阶级及有闲阶级的存在对社会进步的阻挠作用。凡勃伦认为,“有闲阶级是一个保守的阶级。……在社会进化过程中,有闲阶级的作用是对社会的动向从中阻挠,保持腐朽、落后的事物。”因此,有闲阶级对社会进步的阻挠作用是本能性质的。而且,由于有闲阶级作为一个有只要影响的阶级,其对待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态度会为其他阶级所仿效,这更增强了其阻碍作用。 “富裕阶级的一贯的示范作用,大大地加强了其他一切阶级对任何革新的抗力,使人们的爱好固着于历代遗留下来的那些优良制度。”而且,有闲阶级的存在,还会加剧资本主义的制度矛盾。“有闲(即有产业而不从事生产的)阶级与阶级过程的关系是金钱的关系,是营利而不是生产的关系,是剥削的而不是服务的关系。……它们的职务是寄生性的,它们所关心的是把它们可以移转的财产移转给自己使用,把任何归它们掌握的财产保持在手。”
  核心理念:价格有时越高,东西却越好卖。
  应用要诀:抓住消费心理,注重感情因素。
  应用领域:企业经营、社会生活、营销。
  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个人消费问题
  2、产品定价问题
  3、商场经营策略问题
  4、炫耀性消费问题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商务合作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4011770号
Powered By DESTOON